close

1432871850-151382923.jpg 

這是一部可以探討很多議題的電影!除了場景是在德國以外,電影的其它內容都和目前我們的過去、現在或未來遇到的議題息息相關,尤其是家庭開始面對長輩退休後的生活,或長輩照顧的選擇; 又或,從事老人服務的相關工作者,也可以從這部電影當做開啟對話的入口。

長輩堅定逐夢,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追逐的歷程

劇中的男主角保羅,曾經是馬拉松奧運金牌得主,住進養老院後面對毫無熱情的生活,決定重拾慢跑的熱情,整間機構從住民到工作人員,也包括保羅自己的女兒,都不看好這樣的「妄想」,但他仍是堅定不為所動,堅持這個夢想。

老,除了生理上的體現外,也很輕易被人延伸至心理與社會層面的刻板印象,隨而有了偏誤連結,比如年紀大了,體力不如前,所以不能從事太激烈的活動、年紀大了,反應變慢,所以不能做太複雜的事情、年紀大了,※※變差,所以不能○○○……等等等。試想,我們是不是有時也主觀的填入許多※※呢?而自然阻絕了○○○的可能?

多年前,《不老騎士》敘述著長輩逐夢的感動故事;《青春啦啦隊》也揮灑著長輩的熱情與活力。這些故事都在在提醒我們,人老,不會只有一個樣貌,而逐夢也是人生歷程不分階段的生命課題。

不分國內外,養老院給人的印象為何總是如此……

電影情節的安排,保羅夫妻是因身體逐漸羸弱,捱不過女兒的擔心,不得不住進養老院,這如常的原因和歷程,正是多數選擇住進機構的家庭所經歷過的。劇情也巧妙帶到機構經營的困境和無奈,包括機構內照顧人力的缺工、現場照顧人員的工作壓力及無力、以及單方設計出以為是對長輩好但卻乏味吸引不了人的活動。

 

其實礙於機構管理的立場及照顧人力的缺工,蠻難期待養老院能提供個別化或精緻化的照顧設計,所以總給人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印象,但最後卻是不得不的選擇,不管是長輩本身或家人。

長輩照顧的抉擇、晚年的安排,到底僅是一種生理的照顧?還是生活的安頓?抑或是我們所期待的是生命品質?

 

勇敢做自己,有個志同道合的老伴是福氣

保羅那看似痴心妄想的決定,在不斷地與妻子溝通後,得到她的支持,應是一路走來妻子對於保羅的了解而產生的信任。枕邊人也好、知己好友也好,到老有個志同道合的老伴或好友是件很幸運的事,因為老年心理不比青壯年時,比較容易感覺孤獨。

不論是誰,每人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節奏和畫面。勇敢做自己無分年齡與性別,那是自由個體靈魂所反射出的力量。我們週遭很多人、事、物都有年齡設限,但那多是被我們自己與社會規範框架而出,使人無形中也默默接收這樣的指令:我已經XX歲了,不可能 OOO了。

小結這部電影,不單只簡單描述保羅在人生七十好幾時,在不被看好及失去妻子陪伴的情形下,仍堅持(固執?)地完成柏林馬拉松賽事;電影故事中有每個家庭中都會遇到的課題,讓我們有機會想想,當自己老了之後,會有什麼未完成夢想?當自己的父母有想要完成的心願時,我們會用什麼樣的心情和態度去面對?老年之後的照顧安排,是一種多元的選擇或是一種不得不的決定呢?

 

電影簡介:

★2014德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 
★德國票房破台幣一億佳績★ 
保羅曾是馬拉松傳說,他在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拿下金牌,如今他已年屆70。在心愛的妻子瑪歌多次意外摔倒,加上任職空姐的女兒無暇照顧他們的情況下,保羅決定與妻子一起搬出心愛的家,搬到養老院居住。在面臨養老院毫無熱情的生活後,保羅決定重拾跑鞋回到熱愛的慢跑運動,並向養老院的住戶宣告要參加柏林的馬拉松大賽並拿下冠軍。經過妻子鐵血訓練,原本不看好保羅的住戶也轉為支持他,整個陽光老人院陷入馬拉松狂熱。瑪歌卻在此時驟世,令保羅一蹶不振,在缺少愛人的陪伴與社會大眾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他能否壓抑悲慟的心情實現對妻子的承諾?證明自己,全心朝往冠軍之路跑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