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過農曆新年前,把四方大眾的愛心年菜送到弱勢或獨居長輩家中,讓長輩們可以應景過個好年。這無疑,是種愛心體現。

或許是民眾愛心募集的年菜,或許是企業贊助的年貨,無非讓自己的愛能夠陪伴弱勢長輩一起過年;然,將這些愛心送進這些長輩家中時,難免,有些回應烙印於心。

「阿嬤,這些年菜和年貨要送給您,祝您新年大吉、身體健康喔!」

「喔!謝謝呀。這些菜是熱過就能吃的吧?」

「是呀!您可以吧?」

阿嬤沒回應,而我自顧著把年菜冰進冰箱。

三合院房舍內,有一側廂房已無人使用,屋內略顯昏暗走道,長輩倚著正房門邊。

「阿嬤,年菜我冰進冰箱了,要吃時拿出來熱一下就可以了。」

「……謝謝你呀。」

我有些猶豫,因為知道實際狀況,所以讓我猶豫了要不要開口…….

文章標籤

M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圖片來源:http://cw1.tw/CH/images/article/H1404115773730.jpg)

這間咖啡店的女主人,是一位曾經照顧癌末母親的女兒。

這天外頭下著雨,氣溫稍涼,一如往常我鑽進店裡。女主人親切地問:「剛從很遠的地方回來嗎?看妳頭髮亂成那樣。」

這天店內沒別的客人,我坐在同樣的位置,女主人端來咖啡坐了下來。

「妳的工作都是看到漸漸衰弱的人,心裡不苦嗎?」

「換位思考,想到他們的處境,也許就不會那麼累了。」

「換位思考,很有意思。妳知道嗎,我母親多年前罹癌,末期時,我找不到任何資源可以幫我們。」

我開始感覺到空氣的溫度帶有點苦……

 

「她那時未滿65歲,僅領有重大傷病卡未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不符合政府申請使用長期照顧的規定,所以,好長一段時間,我和我妹輪流工作、家裡往返跑,只因為要幫我母親準備適合她的飲食。」

 

文章標籤

M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519.JPG

家裡不開伙時,到巷口買現成熱食當作一餐,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這天,在等候我的點餐時,一位駝著背、步態蹣跚的阿婆走進店內,老闆娘一眼認出這位應該是熟客的身影。

阿婆掂量著手中的銅板,看著看櫥櫃裡的滷味,想了一會開口說:「我要包一碗大碗的湯麵,肉燥幫我多放一點。」阿婆伸手將手中的銅板地給老闆娘:「剩下的幫我切一些滷味……。」老闆娘慣熟地接過銅板:「阿姨,你嘎你頭家合吃一碗大碗的麵,夠吃嗎?我會幫你多放一點肉燥,我知道你們味覺退化了,吃不出來鹹度。」「我幫你切海帶和豆乾。」阿婆才剛要開口說些什麼,老闆娘立刻接著說:「我知道,要切細一點、薄一點。」「阿姨,你先找張椅子坐,包好了我會跟你說。」

忍不住,我將眼光停留坐在靠近門口那張椅子上的阿婆,約莫八十多歲了吧?或是疲困的神情更凸顯出她的蒼老?阿婆靜靜地坐在椅子上,這樣的靜止與麵店的人進人出對比格外分明。

老闆娘將阿婆的餐食打包好拿到她身邊,阿婆吃力地從椅子上站起來,一手提著她和老伴的午餐,一手扶著桌子慢慢移動。店內,老闆娘仍是快手張羅著客人的餐食,客人仍是繼續吃喝果腹的畫面。

這景象,也許您也熟悉?它不僅是麵店的陌生長輩,其實也可能是您我家中長輩的剪影。

在外地工作的我固定時間撥電話回家關心父母時,若遇吃飯時順口問他們吃飽了沒?吃了什麼?得到的答案有過:「隨便吃啊,就昨晚的剩菜剩飯。」「今天買便當,但吃不完,份量太多而且肉太硬…。」「不知道要吃什麼,也懶得出去買,晚點再看看吧。」但每每我回家,或有家庭聚會時,母親總是大費周章地準備滿桌子孫愛吃的菜餚;跟只有父母兩人在家時的飲食,有很多的落差啊。

忍不住,我的思緒又飄到那位手拿銅板、駝著背步態蹣跚的阿婆,那一碗兩人分食的大碗湯麵,和少許的豆乾和海帶……


文章標籤

M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9487_10151426605107815_131611429_n  

26萬字,478頁,閱畢。《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簡媜‧著


作者序:我們的一生花很長的時間與心力處理「生」的問題,卻只有很短的時間處理「老病死」,甚至,也有人抵死不願意面對這無人能免的終極課題。然而,不管願不願意,無論如何掙扎、號叫,「老病死」聯合帳單終會找上門先找上我們的父母,再找我們。………「老病死」不僅是社會也是家庭、個人的總體檢,不僅只是肉身衰變,亦同步涉及家庭倫理、經濟、法律、宗教信仰、哲學素養...,這些倉儲,若等到事到臨頭再盤算,往往太遲。一個人老了,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是一個家的事,整個社會的事。生老病死是自然律,但走這條路的人怎可毫無準備、順其自然?

 

 幾乎也在這時節,我發現街道上、公園裡,輪椅老人越來越多,嬰兒車來越少,社會曾有過族群裂痕,現在出現的是人口裂痕,從「高齡化社會」即將進入「高齡社會」、可能邁向「超高齡社會」的統計數據佐證了台灣的處境。這衝擊著我。我這一代從小熟背衛生所宣傳口號「一個不算少,兩個恰恰好」,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短少嬰兒,而且彷彿被下了蠱,昔年那個蒸騰著夢想與青春、揮舞著汗味吹著稻風的島,似乎進入花果飄零。一夕間,人全老了。

 

 

摘自內文「老年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階段,就像其他階段一樣,老年有其自己的容顏,自己的氛圍與溫度,自己的哀與樂。就像較我們年輕的其他人類手足一樣,我們這些白髮老翁也有責任把意義帶給我們自己的人生。」德國小說家赫塞寫下對老年的期待。

  

----我還是有能力(體力、眼力、定力)看完這麼多字數的書...(流目油)

文章標籤

M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陣子搭公車上下班,上班時間,公車上除了學生之外,多是長者。學生搭公車上下學,那長輩搭乘公車要去哪裡呢?

沿途中,公車在醫院附近站牌停下,那一站,下車的長輩占多數。在這將近一整車載滿長輩的公車上,自然可聽見長輩間的交流與互動,他們聊子孫、聊病痛和人生,如同在廟口前的榕樹下,和街坊鄰舍交談一般。臨下車時,還互相提醒要小心,要站穩腳步不要急;長輩們見了更年長的人獨自上車,還會主動招呼並攙扶。相形之下,年輕世代的乘客多低頭划手機或闔眼養神,的確少了那麼點人味。

公車司機也是畫面之一!曾遇到幾位細心貼心的司機,看見年長者上車,會耐心地等待長輩慢慢地移動到座位後,才輕踏油門起步走;雖然也見過不少停車、開門、關門、開車的司機,讓甫上車的長輩搖晃著羸弱的身軀,蹣跚步至座位。有次一位年邁的婆婆拄著枴杖上車,後腳才剛踏上階梯踏板,司機就關上門立刻開車,導致婆婆重心不穩往後傾,也許婆婆因此受到驚嚇,也許公車司機並非惡意,婆婆與司機就這樣起了爭執。婆婆大罵:「如果我是你老母,你會這樣對我嗎?」司機不回應;婆婆又激動地說:「年輕人多體諒老人家,等你像我這樣要靠枴杖才能一步一步地行走,就會知道你剛剛那樣做有多危險。」司機仍是繼續駕車。

這天飄著雨,傍晚時分在公車亭候車,有位阿嬤左顧右盼,神情有些緊張又焦慮,似乎是鼓起很大的勇氣,開口問我:「請問喔,要去新化是在這邊等車嗎?」當她得知我倆是同班車,羞怯地說:「我等下可以拜託你帶我上車嗎?」我們的公車來了,我讓她排在我前頭上車,上車之後找了個位置一起坐下來。「拍謝啦,我不識字,頭家又住院,以前都是他帶我搭公車,我也沒認路。」「妳要搭到哪一站?」「到新化要數幾個站牌啊?」阿嬤一連串的問題,她真的好緊張,這是第一次自己搭車。當我準備要下車時,阿嬤笑著對我說:「謝謝妳唷,好險有遇到妳,讓我很放心,這個社會應該要多一些像妳這種人,尤其是我們老人,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要問人,人家還會嫌我們囉嗦,我們也會拍謝,其實我們也不是故意的,就真的不懂才要問呀,唉……」。

下車步行回家,不免想到一些畫面。這個社會,對於生命這件事情似乎有著選擇性的喜愛,當我們看見一個小嬰兒或小朋友,多半都會自然地覺得好可愛,想要逗逗小孩,或笑著看著他們;對於長輩,我們多半都會用一種較為靜默的方式看待,甚至刻意閃躲。

曾經在十字路口,看見義交陪一位推著輪椅當助行器的老人過馬路,慢慢走,小心維護著他的安全。家中長輩提重物,我也會特別留意甚至幫忙,或是一起外出走路,也會刻意放慢速度耐心陪著。高齡社會來臨,我們會有更多老人,而整個城市的步調和習性,也可能會隨之產生變化,勢不可擋。

大家準備好了沒?

陪您慢慢走,應該會是這個世紀最美的風景之一呦。


文章標籤

M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網站上搜尋高雄鹽埕區的『小堤咖啡』,最顯赫的頭銜是「高雄市現役最資深的咖啡店」!自民國68年開店至今,安靜地藏身在鹽埕區巷弄裡,三十多個歲月以來,仍維持以虹吸煮著每一杯咖啡。

我在很尋常的一個週六上午探訪,卻驚艷於她的魅力與魔力。

店主人如鄰家媽媽般親切招呼著大家,店內氛圍始終悠然自得、安和平實,咖啡香醇甘甜還融合著濃濃的人情味。店媽媽還體貼地為早上到訪的客人準備像在家裡吃早餐般的土司和煎蛋。這天的客人,除了我是新面孔之外,其餘都是熟客。老朋友一入座,店媽媽就熟稔地自動為他們送上早餐,熟客們也自在地拿起報紙閱讀,或是彼此問侯或聊上幾句,咖啡館的感覺很自然而且真誠。

當然,熟客也是「老」朋友,這個老,也許是彼此相伴的時間、也許是時光歲數的刻痕,在這個空間與時間裡,彷彿是一種安頓,一種彼此熟識無界線的分野,卻還是各自獨立存在的互融氣氛,如此微妙。同行友人說:「在這個空間,除了有好喝的咖啡,最吸引人的是熟客之間的對話!」

這天,一對老夫妻並肩而坐,老先生體貼地端起杯子餵著老太太;兩位中年大叔先後走進,各自拿起報紙入座,自然地抬槓起政治立場,你知道的,就是那種「答喙鼓」的對話;一位拄著枴杖的阿公一踏進,同為客人的老朋友立刻關心他今天去復健沒?

爬了一下文,與我年紀相仿或比我更年輕的人,多認為這是一家復古懷舊的咖啡店,然而,我卻覺得不僅如此!這裡所散發的氣息,是不同於許多文青或藝文咖啡店,『小堤咖啡』不只是阿嬤級咖啡店,這裡空間是年長者得以從容自在、隨心隨性的所在,對比其他店所刻意營造的氛圍,小堤確是社區裡的另一個家,歡迎「老」朋友到訪的家。

曾經在餐廳用餐時,目睹鄰桌一對年長夫妻,對於多元複雜的ABC套餐點餐方式感到頭痛,即便服務生口頭說明,但說明的速度與內容,連我都無法全然聽懂,更何況他們?這樣的場景和情境總給我不捨的感覺,不捨年邁夫妻在一個冰冷的餐廳無所適從;但,殘酷的現實是,大部分的餐廳或許因為有時間壓力、或是沒有耐心,似乎多是如此……

每個社區,都應該要有一個像『小堤』這樣長輩友善的緩慢角落,其實它蘊藏著大多數人看不見的寶石那就是,真誠。

 

【有關小堤咖啡】http://www.cna.com.tw/magazine/48/201509250009-1.a...


M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32871850-151382923.jpg 

這是一部可以探討很多議題的電影!除了場景是在德國以外,電影的其它內容都和目前我們的過去、現在或未來遇到的議題息息相關,尤其是家庭開始面對長輩退休後的生活,或長輩照顧的選擇; 又或,從事老人服務的相關工作者,也可以從這部電影當做開啟對話的入口。

長輩堅定逐夢,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追逐的歷程

劇中的男主角保羅,曾經是馬拉松奧運金牌得主,住進養老院後面對毫無熱情的生活,決定重拾慢跑的熱情,整間機構從住民到工作人員,也包括保羅自己的女兒,都不看好這樣的「妄想」,但他仍是堅定不為所動,堅持這個夢想。

老,除了生理上的體現外,也很輕易被人延伸至心理與社會層面的刻板印象,隨而有了偏誤連結,比如年紀大了,體力不如前,所以不能從事太激烈的活動、年紀大了,反應變慢,所以不能做太複雜的事情、年紀大了,※※變差,所以不能○○○……等等等。試想,我們是不是有時也主觀的填入許多※※呢?而自然阻絕了○○○的可能?

多年前,《不老騎士》敘述著長輩逐夢的感動故事;《青春啦啦隊》也揮灑著長輩的熱情與活力。這些故事都在在提醒我們,人老,不會只有一個樣貌,而逐夢也是人生歷程不分階段的生命課題。

不分國內外,養老院給人的印象為何總是如此……

電影情節的安排,保羅夫妻是因身體逐漸羸弱,捱不過女兒的擔心,不得不住進養老院,這如常的原因和歷程,正是多數選擇住進機構的家庭所經歷過的。劇情也巧妙帶到機構經營的困境和無奈,包括機構內照顧人力的缺工、現場照顧人員的工作壓力及無力、以及單方設計出以為是對長輩好但卻乏味吸引不了人的活動。

 

其實礙於機構管理的立場及照顧人力的缺工,蠻難期待養老院能提供個別化或精緻化的照顧設計,所以總給人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印象,但最後卻是不得不的選擇,不管是長輩本身或家人。

M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